興泉酒家:明清兩代的縣城有4條主要街道,按各街所處位置分別叫東街、西街、南街、北街。四街鋪設,地勢奇特。縣城中心是縣衙,其大門前即東西兩街的交點是全城的最高點,縣城四門是最低點,四條街道由內向外明顯成坡,水由中心流向四門,雨過天晴,干凈、清新的城市呈現在人們面前。東西兩街連在一起像一條河,衙門建在北岸,正是縣名中 “陽”字的美好寓意。衙門高居,坐北朝南,順街直視古城,如此眷戀起源之地。 縣城四街是全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城市千年歷史蘊藏其中。元大德元年(1297年),縣署由今文廟址西遷,成為文廟的西鄰。后歷明清兩朝,屢毀屢修,至光緒九年(1883 年)建有障壁、大門、儀門、牧愛坊、東西曹、大堂、二三四五堂及花廳等。西街,從縣署到西門(寶成門,舊名臨洸),長400米。街上主要建筑有三義廟、清朝柱史坊、定襄公祠、衛理公會、關圣廟等。西街店鋪最多,是商業重地,臨近縣署,得地利,生意興隆。三義廟往西有廣貨店、福壽銀樓、會英樓飯店、壽軒醫院、山西人李姓的同豐茶莊、馬拉轎車出租店、綢緞店、前店后廠的興泉酒店等。 往西是惠東石印局,日偽時期改叫敬文石印局,由本縣果莊徐姓經營,印刷公文、布告、書籍等。再西有惠蘭齋雜貨鋪、恒春堂藥鋪、玉順醬園、鞋帽店、洋布行等。